京媒:恒大守業(yè)艱難第一集團增容 關注U23執(zhí)行
京媒:恒大守業(yè)艱難第一集團增容 關注U23執(zhí)行
隨著今晚貴州智誠與遼寧宏運在貴陽交鋒,2017賽季中超聯賽的大幕將正式拉開。本賽季中超聯賽在人員投入方面持續(xù)“高燒不退”,金元氣息彌漫的中超星光璀璨,球迷和各界都希望中超在新賽季里能夠展現出與其豪華資源配置相輔相成的高品質競爭。而出于同樣的原因,中超諸旅比往年更注重成績效益。不進則退,職業(yè)足球圈里的每個人都清楚,只有中超保持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成為促動中國足球發(fā)展的良性資產。
金元足球平添觀賞性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季,中超以5.17億歐元成為排在今冬引援總額第4位的職業(yè)聯賽。雖然排名較往年有所下滑,但投入總額比去年同期多了2億歐元。上海上港引進了今冬全球標王奧斯卡,而其他俱樂部因財力和定位不同,投入力度各異,但較上賽季都有明顯增長。
中超各俱樂部今年更注重內外援品質升級。奧斯卡、特維斯登陸上海灘以及張呈棟、王永珀、楊旭等國腳級別本土球員的交易等,從交易價格來說,內外援身價持續(xù)走高,許多內外援的身價甚至遠高于自身實際使用價值,這種投入看起來缺乏理性,但帶來的明星效應卻立竿見影。以此前結束的亞冠前兩輪為例,日、韓、澳等亞足聯會員協(xié)會國的媒體對中超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像上港的奧斯卡、恒大的高拉特都在亞冠韓國客場得到了明星禮遇。拋開技術因素,當下的中超無疑是全亞洲范圍內明星最集中、號召力最大的頂級職業(yè)聯賽。而過去兩個賽季中超上座率持續(xù)走高,平均上座率突破2.3萬觀眾的事實,則讓外界對于今年中超賽場的人氣火爆充滿信心。
第一集團增容 恒大守業(yè)艱難
新賽季中超賽程出臺后,有人評價,本賽季中超從首輪上演恒大、國安大戰(zhàn)開始,輪輪都有“焦點戰(zhàn)”,聯賽精彩賽事量的提升得益于高水平球隊陣營的增容。在中超整體投入持續(xù)走高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球隊加入土豪陣營,他們和恒大、魯能、國安等老牌勁旅一同壯大了“第一集團”,已連續(xù)六奪冠軍的恒大隊今年的衛(wèi)冕路比以往都更艱險。
2017賽季,大部分俱樂部都保持著較高的投入熱情。泰達用滿了所有引援名額,蘇寧、華夏幸福與權健甚至因人力過剩而不得不將剩余量暫分流到其他俱樂部。華夏幸福與權健的引援投入分別達到7769萬歐元、7249萬歐元,砸錢力度遠遠超過了上港、蘇寧兩家上賽季開始興起的土豪俱樂部。大量優(yōu)質內、外援涌入,無疑提升了這些球隊的綜合競爭力。這個賽季,一路追趕恒大的恐怕不只是蘇寧或上港,除華夏幸福與權健外,申花、國安、魯能、泰達等球隊都是聯賽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個賽季他們也都下足血本卷土重來。
有人說,恒大去年能夠衛(wèi)冕中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早從亞冠賽場上出局,而今年,他們從中超首輪就會遭遇國安這樣的強手,如何合理分配精力的問題將深切考量這支王牌球隊。恒大作為人才輸送的第一大戶,還需為國足沖擊俄羅斯世界杯做奉獻,由此造成的人員傷病問題同樣會困擾著他們。
聯賽壓力影響U23新政執(zhí)行力度
今年初,中國足協(xié)為抑制國內職業(yè)足壇引援投入方面的非理性消費,夯實青少年足球基礎,推出帶有強制色彩的聯賽外援上場人數限定及U23球員上場新規(guī),中超新賽季每場比賽各隊累計上場外援總人數為3人(含亞外)。
在此前的超級杯賽事及亞冠賽事中,恒大、上港、蘇寧幾乎都憑借本隊超級外援的出色發(fā)揮取勝或取分。像恒大隊在超級杯、亞冠允許上場四外援的情況下堅持使用三外援,而且使用效果非常理想。所以,外援上場名額減少一人對于類似恒大這種陣容、陣型打法比較穩(wěn)定的強隊來說影響非常有限。在各隊外援名額相同的情況下,豪門依然競爭占優(yōu)。中國足協(xié)為培養(yǎng)本土人才,還推出聯賽U23球員上場辦法,中超每場比賽每隊必須報名兩位U23球員,其中一人必須首發(fā)。新規(guī)使得相當一部分適齡年輕本土球員獲得提拔,像高準翼、鄧涵文、唐詩、韋世豪等青年才俊新賽季大有用武之地。然而,目前適齡優(yōu)質年輕球員數量非常有限,即使部分俱樂部從歐洲“回流”年輕球員應對新規(guī),但這類球員是不是都能適應當下中超的競爭節(jié)奏也存疑問。
今年,中小俱樂部特別是那些保級專業(yè)戶俱樂部也都通過各種方式補足兵馬,比如高價引進伊哈洛的亞泰。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新賽季中超會拒絕平庸。不排除有俱樂部投機取巧“應付”新規(guī)的可能性,比如讓U23球員草草登場幾分鐘后被其他主力球員替換下場。果真如此,將有違中國足協(xié)推新規(guī)的初衷。
投入變本加厲 管理壓力驟增
本賽季部分俱樂部喊出“奪冠”口號,這讓外界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成績的在意。如果說各豪門過去幾年“輸不起”的話,那么今年他們比往年更加“輸不起”,這值得中國足協(xié)和聯賽管理部門警覺,而對他們而言,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通過精耕細作完善聯賽環(huán)境治理,提升聯賽管理與服務質量。
隨著諸如上港、華夏幸福、權健、蘇寧、中赫等有實力的企業(yè)先后“涉身”中國職業(yè)足壇,中超聯賽被貼上了明顯的“資本標簽”,巨大的投入為各俱樂部換來了高水平的外教和內外強援,迎來金主的諸旅有了爭金奪銀的底氣。“奪冠”甚至“躋身亞冠”成為球隊給后臺經濟支柱的最佳利益回饋?!拜數闷饐帷??這樣的疑問在眾豪門高調起航新賽季后,實實在在擺在他們面前。問題還考量著中國足協(xié)的管理能力。去年,中國足協(xié)堅決起用本土裁判執(zhí)法全季中超,但球員和俱樂部官員“挑戰(zhàn)”裁判員執(zhí)法權威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在今年金元足球愈演愈烈之際,足協(xié)更應該做好充分準備來應對球場上發(fā)生的各種過激事件。
繼續(xù)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