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像攝影大師之間 只有一個快門的距離!

來源:網(wǎng)絡 時間:2017-09-20 16:24:21

和人像攝影大師之間 只有一個快門的距離!

  每次看到攝影師的照片,都會被深深的驚艷到!經(jīng)常有朋友看了我的游記,感嘆“有攝影師跟著真是太幸福了”或者是“有個會拍照的男票真好“。實際上跟我一起旅行的大部分是不懂攝影的朋友,而用“長槍大炮”這種高逼格相機拍出來的,果然都美爆了!但是,這明顯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實際情況。

  

  并且大部分人旅游都喜歡輕裝出行,這就決定了大部分普通人即便是有單反,也不愿意背著長槍短炮出門,而如今,智能手機的拍照體驗已經(jīng)不單單是以往那樣提升像素或者增加幾款濾鏡就能產(chǎn)生飛躍的時代了。各大手機品牌也在努力在拍照與自拍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口,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多年以來始終專注于手機攝影領域的華為。特別是去年和徠卡聯(lián)合研發(fā)的徠卡后置雙攝,更是開啟了讓普通人用手機也能拍出大片的先河,今年的華為P10則更進一步,堪稱是手機領域的人像攝影大師,而華為P10就是為了讓普通用戶使用手機也能拍出人像大片。

  

  隨著手機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和手機攝影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機影像相關的創(chuàng)作人群及題材得到極大的拓展與豐富,手機攝影也不僅是個人的娛樂方式,更成為了一種新的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現(xiàn)象。而在前幾天,中國上海華為攜手戰(zhàn)略合作伙伴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簡作ICP)正式啟動2017華為新影像大賽,那么這些攝影大賽除了攝影師們的作品,我們更多關注的還是普通用戶能拍出怎樣的大片。

  

  如上樣張拍攝作者是付增凱,純黑色的背景,采用側光拍攝,人像五官立體感明顯,眼睛炯炯有神,這樣的照片,其實你也可以拍出來。這其實得益于華為P10的后置徠卡雙攝對于色彩的調校,內置三種色彩模式:標準模式,標準模式,鮮艷模式;另外就是華為P10內置的人像拍照模式,華為與徠卡工程師共同研發(fā)P10人像模式下的色彩風格,在追求“德味”的同時,也兼顧到人像攝影的表現(xiàn)力需求,P10的色彩準確而不單調,厚重而不張揚,值得細細回味。

  

  其實在拍攝人像時,一直都有所謂的“無黑白,不人像”的說法,其實說的就是在黑白模式下照片更加的簡潔有質感,去除了色彩的干擾,讓畫面簡明起來。這無形中會為照片帶來一種澡浴般的效果。如上是Laura Pannack拍攝的人像樣張,完全是普通的光線,華為P10的雙攝像頭之一就是一顆高達2000萬像素的黑白鏡頭,同時搭載了類似徠卡M Monochrom的原生黑白感光元件,負責捕捉明暗以及輪廓等細節(jié)。樣張中,暗部的銳度很高,細節(jié)表現(xiàn)非常出色,每一根都發(fā)都清晰可辨,而高光部分,細節(jié)保留同樣非常贊。

  

  而華為P10的雙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背景虛化,如上樣張是山鷹551100拍攝于川西新海路,這張照片不僅色彩表現(xiàn)豐富,德味十足,背景虛化更是漂亮,光暈效果甚至可以媲美單反,想獲得這樣效果的照片,以往都需要借助專業(yè)相機,通過選擇大光圈值,調節(jié)合適的焦距,調節(jié)鏡頭與拍攝物之間的距離以及拍攝物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來實現(xiàn)。現(xiàn)在華為P10手機就極大的簡化了拍攝這種照片的難度。

  

  同時對于年輕女生來說,她們可不僅僅滿足于拍出紀實性很強的照片,也許美顏+虛化才是她們想要的,華為P10通過雙攝像頭深度測距,結合內置于麒麟960中的深度ISP芯片,測量臉部190個特征識別點的深度,最終計算出立體的人臉輪廓信息。采用智能美膚算法修繕容顏。同時吸收來自專業(yè)化妝師的美膚建議,歸納出針對不同人種膚色臉型輪廓的修容方案。如上是Josephine拍攝的樣張,圖片中,不僅僅色彩漂亮,人臉的皮膚更是細嫩,而背景虛化效果也是讓照片的層次感分明,突出了被拍攝的主體。

  

  Chris Levine拍攝樣張

  在智能手機時代,手機攝影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被重視的一個功能,為了追求極致的攝影體驗,廠商們可謂絞盡腦汁。這次大賽的拍攝作品里,不僅有華為最新旗艦P10的作品,Mate 9和P9兩款搭載了徠卡鏡頭的手機,也同樣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可以說,華為與徠卡的合作,生產(chǎn)出了讓拍攝從相片本身升華到藝術品級別的手機。而這些樣張當中,也有很多是普通用戶拍攝的照片,而你,只要擁有一臺華為P10手機,也可以拍出這樣的人像大片。

繼續(xù)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分享至:

你可能感興趣 換一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